跳转至

容斥原理

引入

入门例题

假设班里有 10 个学生喜欢数学,15 个学生喜欢语文,21 个学生喜欢编程,班里至少喜欢一门学科的有多少个学生呢?

10+15+21=46 个吗?不是的,因为有些学生可能同时喜欢数学和语文,或者语文和编程,甚至还有可能三者都喜欢。

为了叙述方便,我们把喜欢语文、数学、编程的学生集合分别用 A,B,C 表示,则学生总数等于 |ABC|。刚才已经讲过,如果把这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 |A|,|B|,|C| 直接加起来,会有一些元素重复统计了,因此需要扣掉 |AB|,|BC|,|CA|,但这样一来,又有一小部分多扣了,需要加回来,即 |ABC|。即

|ABC|=|A|+|B|+|C||AB||BC||CA|+|ABC|

容斥原理 - venn 图示例

把上述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,就是我们熟知的容斥原理。

定义

设 U 中元素有 n 种不同的属性,而第 i 种属性称为 Pi,拥有属性 Pi 的元素构成集合 Si,那么

|i=1nSi|=i|Si|i<j|SiSj|+i<j<k|SiSjSk|+(1)m1ai<ai+1|i=1mSai|++(1)n1|S1Sn|

|i=1nSi|=m=1n(1)m1ai<ai+1|i=1mSai|

证明

对于每个元素使用二项式定理计算其出现的次数。对于元素 x,假设它出现在 T1,T2,,Tm 的集合中,那么它的出现次数为

Cnt=|{Ti}||{TiTj|i<j}|++(1)k1|{i=1kTai|ai<ai+1}|++(1)m1|{T1Tm}|=(m1)(m2)++(1)m1(mm)=(m0)i=0m(1)i(mi)=1(11)m=1

于是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为 1,那么合并起来就是并集。证毕。

补集

对于全集 U 下的 集合的并 可以使用容斥原理计算,而集合的交则用全集减去 补集的并集 求得:

|i=1nSi|=|U||i=1nSi|

右边使用容斥即可。

可能接触过容斥的读者都清楚上述内容,而更关心的是容斥的应用。

那么接下来我们给出 3 个层次不同的例题来为大家展示容斥原理的应用。

不定方程非负整数解计数

不定方程非负整数解计数

给出不定方程 i=1nxi=mn 个限制条件 xibi,其中 m,biN. 求方程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。

没有限制时

如果没有 xi<bi 的限制,那么不定方程 i=1nxi=m 的非负整数解的数目为 (m+n1n1).

略证:插板法。

相当于你有 m 个球要分给 n 个盒子,允许某个盒子是空的。这个问题不能直接用组合数解决。

于是我们再加入 n1 个球,于是问题就变成了在一个长度为 m+n1 的球序列中选择 n1 个球,然后这个 n1 个球把这个序列隔成了 n 份,恰好可以一一对应放到 n 个盒子中。那么在 m+n1 个球中选择 n1 个球的方案数就是 (m+n1n1)

容斥模型

接着我们尝试抽象出容斥原理的模型:

  1. 全集 U:不定方程 i=1nxi=m 的非负整数解
  2. 元素:变量 xi.
  3. 属性:xi 的属性即 xi 满足的条件,即 xibi 的条件

目标:所有变量满足对应属性时集合的大小,即 |i=1nSi|.

这个东西可以用 |i=1nSi|=|U||i=1nSi| 求解。|U| 可以用组合数计算,后半部分自然使用容斥原理展开。

那么问题变成,对于一些 Sai 的交集求大小。考虑 Sai 的含义,表示 xaibai+1 的解的数目。而交集表示同时满足这些条件。因此这个交集对应的不定方程中,有些变量有 下界限制,而有些则没有限制。

能否消除这些下界限制呢?既然要求的是非负整数解,而有些变量的下界又大于 0,那么我们直接 把这个下界减掉,就可以使得这些变量的下界变成 0,即没有下界啦。因此对于

|ai<ai+11ikSai|

的不定方程形式为

i=1nxi=mi=1k(bai+1)

于是这个也可以组合数计算啦。这个长度为 ka 数组相当于在枚举子集。

HAOI2008 硬币购物

HAOI2008 硬币购物

4 种面值的硬币,第 i 种的面值是 Cin 次询问,每次询问给出每种硬币的数量 Di 和一个价格 S,问付款方式。

n103,S105.

如果用背包做的话复杂度是 O(4nS),无法承受。这道题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硬币一共只有四种。抽象模型,其实就是让我们求方程 i=14Cixi=S,xiDi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。

采用同样的容斥方式,xi 的属性为 xiDi. 套用容斥原理的公式,最后我们要求解

i=14Cixi=Si=1kCai(Dai+1)

也就是无限背包问题。这个问题可以预处理,算上询问,总复杂度 O(4S+24n)

代码实现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expr long long S = 1e5 + 5;
long long c[5], d[5], n, s;
long long f[S];

int main() {
  cin.tie(nullptr)->sync_with_stdio(false);
  cin >> c[1] >> c[2] >> c[3] >> c[4] >> n;
  f[0] = 1;
  for (long long j = 1; j <= 4; j++)
    for (long long i = 1; i < S; i++)
      if (i >= c[j]) f[i] += f[i - c[j]];  // f[i]:价格为i时的硬币组成方法数
  for (long long k = 1; k <= n; k++) {
    cin >> d[1] >> d[2] >> d[3] >> d[4] >> s;
    long long ans = 0;
    for (long long i = 1; i < 16;
         i++) {  // 容斥,因为物品一共有4种,所以从1到2^4-1=15循环
      long long m = s, bit = 0;
      for (long long j = 1; j <= 4; j++) {
        if ((i >> (j - 1)) % 2 == 1) {
          m -= (d[j] + 1) * c[j];
          bit++;
        }
      }
      if (m >= 0) ans += (bit % 2 * 2 - 1) * f[m];
    }
    cout << f[s] - ans << '\n';
  }
  return 0;
}

完全图子图染色问题

前面的三道题都是容斥原理的正向运用,这道题则需要用到容斥原理逆向分析。

完全图子图染色问题

A 和 B 喜欢对图(不一定连通)进行染色,而他们的规则是,相邻的结点必须染同一种颜色。今天 A 和 B 玩游戏,对于 n完全图 G=(V,E)。他们定义一个估价函数 F(S),其中 S 是边集,SE.F(S) 的值是对图 G=(V,S)m 种颜色染色的总方案数。他们的另一个规则是,如果 |S| 是奇数,那么 A 的得分增加 F(S),否则 B 的得分增加 F(S). 问 A 和 B 的得分差值。

数学形式

一看这道题的算法趋向并不明显,因此对于棘手的题目首先抽象出数学形式。得分差即为奇偶对称差,可以用 -1 的幂次来作为系数。我们求的是

Ans=SE(1)|S|1F(S)

容斥模型

相邻结点染同一种颜色,我们把它当作属性。在这里我们先不遵守染色的规则,假定我们用 m 种颜色直接对图染色。对于图 G=(V,S),我们把它当作 元素属性 xi=xj 的含义是结点 i,j 染同色(注意,并未要求 i,j 之间有连边)。

而属性 xi=xj 对应的 集合 定义为 Qi,j,其含义是所有满足该属性的图 G 的染色方案,集合的大小就是满足该属性的染色方案数,集合内的元素相当于所有满足该属性的图 G 的染色图。

回到题目,「相邻的结点必须染同一种颜色」,可以理解为若干个 Q 集合的交集。因此可以写出

F(S)=|(i,j)SQi,j|

上述式子右边的含义就是说对于 S 内的每一条边 (i,j) 都满足 xi=xj 的染色方案数,也就是 F(S).

是不是很有容斥的味道了?由于容斥原理本身没有二元组的形式,因此我们把 所有 的边 (i,j) 映射到 T=n(n+1)2 个整数上,假设将 (i,j) 映射为 k,1kT,同时 Qi,j 映射为 Qk. 那么属性 xi=xj 则定义为 Pk.

同时 S 可以表示为若干个 k 组成的集合,即 SK={k1,k2,,km}.(也就是说我们在边集与数集间建立了等价关系)。

而 E 对应集合 M={1,2,,n(n+1)2}. 于是乎

F(S)F({ki})=|kiQki|

逆向分析

那么要求的式子展开

Ans=KM(1)|K|1|kiKQki|=i|Qi|i<j|QiQj|+i<j<k|QiQjQk|+(1)T1|i=1TQi|

于是就出现了容斥原理的展开形式,因此对这个式子逆向推导

Ans=|i=1TQi|

再考虑等式右边的含义,只要满足 1T 任一条件即可,也就是存在两个点同色(不一定相邻)的染色方案数!而我们知道染色方案的全集是 U,显然 |U|=mn. 而转化为补集,就是求两两异色的染色方案数,即 Amn=m!n!. 因此

Ans=mnAmn

解决这道题,我们首先抽象出题目数学形式,然后从题目中信息量最大的条件,F(S) 函数的定义入手,将其转化为集合的交并补。然后将式子转化为容斥原理的形式,并 逆向推导 出最终的结果。这道题体现的正是容斥原理的逆用。

数论中的容斥

使用容斥原理能够巧妙地求解一些数论问题。

容斥原理求最大公约数为 k 的数对个数

考虑下面的问题:

求最大公约数为 k 的数对个数

1x,yNf(k) 表示最大公约数为 k 的有序数对 (x,y) 的个数,求 f(1)f(N) 的值。

这道题固然可以用欧拉函数或莫比乌斯反演的方法来做,但是都不如用容斥原理来的简单。

由容斥原理可以得知,先找到所有以 k公约数 的数对,再从中剔除所有以 k 的倍数为 公约数 的数对,余下的数对就是以 k最大公约数 的数对。即 f(k)=k公约数 的数对个数 k 的倍数为 公约数 的数对个数。

进一步可发现,以 k 的倍数为 公约数 的数对个数等于所有以 k 的倍数为 最大公约数 的数对个数之和。于是,可以写出如下表达式:

f(k)=(N/k)2i=2ikNf(ik)

由于当 k>N/2 时,我们可以直接算出 f(k)=(N/k)2,因此我们可以倒过来,从 f(N) 算到 f(1) 就可以了。于是,我们使用容斥原理完成了本题。

1
2
3
4
for (long long k = N; k >= 1; k--) {
  f[k] = (N / k) * (N / k);
  for (long long i = k + k; i <= N; i += k) f[k] -= f[i];
}

上述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(i=1NN/i)=O(Ni=1N1/i)=O(NlogN)

附赠三倍经验供大家练手。

容斥原理推导欧拉函数

考虑下面的问题:

欧拉函数公式

求欧拉函数 φ(n)。其中 φ(n)=|{1xn|gcd(x,n)=1}|

直接计算是 O(nlogn) 的,用线性筛是 O(n) 的,杜教筛是 O(n23) 的(话说一道数论入门题用容斥做为什么还要扯到杜教筛上),接下来考虑用容斥推出欧拉函数的公式

判断两个数是否互质,首先分解质因数

n=i=1kpici

那么就要求对于任意 pix 都不是 pi 的倍数,即 pix. 把它当作属性,对应的集合为 Si,因此有

φ(n)=|i=1kSi|=|U||i=1kSi|

全集大小 |U|=n,而 Si 表示的是 pix 构成的集合,显然 |Si|=npi,并由此推出

$$ \left|\bigcap_{a_i